评论|避免政治监督工作表面化

发布时间:2023-07-03  浏览次数: 次  来源: 海曙清廉网   文字显示: 打印

区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 沈海云

一提及政治监督,很多人都觉得看起来“高大上”,但干起来却无从下手,不少政治监督项目成效平平、“雷声大雨点小”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纪检监察组织甚至把政治监督当成了“纸面上的监督”,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把监督材料写得漂亮上面,偏离了政治监督的实质和本意,熟不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形成的监督材料或报告也只能是“绣花枕头”。结合自身监督工作实际,为避免政治监督工作表面化,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监督定位不能乱。政治监督大多为推动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本辖区中心大局等工作的落实。这些中心大局工作的推进,现实当中都是靠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党委工作部门等来组织实施或牵头实施的,纪检监察组织是通过督促、检查等手段来推动他们工作的落实,而不是纪检监察组织代为“包办”,监督的定位不可乱。应该牢牢牵住实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的“牛鼻子”,通过监督检查实施部门工作部署安排、工作运行机制、进度成效、群众获得感等方面的情况来发现问题,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二是监督手段不能老。从实际看,基层开展的不少政治监督发现问题少,监督浮于表面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不少纪检监察干部认为,监督的内容有些太过于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是“外行人”,看不出其中的道道,如何开展深层次监督,对此陷入了工作困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不断创新政治监督方式方法,在强化学习和取经的基础上,积极使用“体验式”、“贯穿式”监督模式,本着监督不缺位、不越位的原则,俯下身子融入到具体工作中,采取体验、全流程跟踪等形式,通过“直捣黄龙”“直通心脏”对监督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只要深入监督,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监督严肃性不可丢。“教育千百遍,不如问责一遍”这句话不无道理,既然是政治监督,必须保持严肃性,如果是采取“和稀泥”、随便应付的心态是搞不好政治监督的。党委(党组)负责人对工作推动不力的,该约谈就约谈,工作机制运行不健全的,该发督办函的就发督办函。发现问题线索的,都要进行严格地处置。我们当然不赞成千篇一律的问责,但必须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情节,敢于问责和执纪,通过抓早抓小,把苗头性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