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周恩来与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 次  来源: 海曙清廉网   文字显示: 打印

2013年,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风靡全国,荣获当年的金鸡奖和华表奖。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周恩来来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调查研究,在四个昼夜里同村民们朝夕相处,发生的一连串感人的故事。

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减收,面对严峻的国内形势,周恩来同志认为,“要改正缺点错误,必须从深入下层,深入群众,认真进行调查工作入手。” 4月28日至5月14日,周恩来带人到河北邯郸地区搞起调查研究。

他来到武安县伯延公社进行深入调查,走访了几十户社员家庭,视察了生产队的公共食堂,还到公社商店了解商品价格。他走乡串户,看见社员家中“除了树叶、咸菜、野菜以外,就没有东西了,硬是没有存粮”,感到十分震惊。在伯延调查过程中,周恩来发现社员最担心多征购粮食和挤掉他们的自留地,便当着地委、县委、社委负责人的面,保证不收回分掉的自留地、不再以自留地顶口粮指标。

通过认真深入的调查,周恩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周恩来主持的邯郸调查和其他领导人主持的调查研究,促使中央逐步纠正了前一阶段一些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制定出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从而为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仅使党的决策更加贴近实际,而且对推动全党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笔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调研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调研成果。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抱着正确的态度去开展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情况、找准症结、理顺思路、抓实工作,这样的调查研究才是求真务实的,才有价值、有意义。

二是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到基层一线,走向街头巷尾,走进田间地头,不端架子,不摆样子,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把最基层的声音和问题“捞”上来,才能客观准确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所在,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使理论和政策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三是紧贴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杜绝“踩点式”的走马观花,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调研,才能确保调查研究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认真研究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措施。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做足、做实这门“功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