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年轻干部要理性看待监督

发布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 次  来源: 海曙清廉网   文字显示: 打印

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管得越多、绑得越紧,束缚住了干事的手脚;有人只顾埋头干活,不懂抬头看路,视结果为衡量过程好坏的唯一标准;有人把管党治党看作是“自我揭短、自曝家丑”,是组织对自己的不信任,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披着“过来人”的外衣,讲的都是一面之理,实际上混淆了治党与治民的界限,稍加推敲就站不住脚,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予以抵制。

事业因人才而聚,人才因事业而兴。一支懂得把握干事创业分寸,会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队伍是一地一域建设发展的生力军,用好了是“一汪活水”,用得不好只会造成“骏马犁田”的怪象。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敢想敢干,这是优点;但接受政治历练、组织考验的时间较短,没有很好地培养起组织观念、大局观念和人民情怀,心里只装着“自己那点事儿”,误把监督当成了干扰,把约束当成了限制,久而久之就会串错门、走弯道,最后只能发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

明代理学家薛瑄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现实中,不少年轻干部认为自己权轻位卑,不照镜子缺乏比较,自我感觉良好,把党风廉政教育当成走过场,产生“自以为是”“人云亦云”的心理。殊不知,自警自律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行得正、坐得端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也要主动接受多双眼睛的审视,这是强化自我约束、取得实绩实效必须秉持的“方法论”。诚然,年轻就容易犯迷糊,做事就有可能出错,但要把“敢作敢为”与“无所顾忌”区分开来,把“听不清意见”和“听不进意见”区分开来,把“有权必有责”与“用权上的不舒服”区分开来。必须警醒,年纪尚浅绝不是违纪违法的借口和托词,随波逐流绝不是面对不良风气时的唯一选择。

“实践出真知,一线出干部。”年轻干部约束严不严、监督实不实,最终还要看听不听得到群众的呼声,能不能做到真心实意为民解忧。从“校门”到“仕途”,变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初心,缺乏基层历练的年轻干部更要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人民考验、树值家国情怀,在知之信之、知行合一中增强底气。踏上仕途,走好征途,晚节要保,早节更要保。